激战东南亚(2)
1944年1月,东京的帝国大本营批准了“乌号作战”计划,由牟田口中将指挥入侵印度,以期预先截断斯利姆将军向缅甸进军,切断通向中国的滇缅公路,有可能的话,利用博斯的印度国民军在印度境内煸起抗英起义。1944年3月,驻扎缅甸的316700名日本士兵、三个师被指定执行这次行动,同时作战的还有反英的印度国民军,该军总人数超过10万人。
1943年9月盟军东南亚司令部成立,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任最高司令长官,10月斯利姆的第14集团军也宣告成立。 1944年3月7日,日军全面发动“乌号作战”。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乌号作战”以失败而告终。
英联邦的伤亡人数是12603人,日军是54879人。“乌号作战”被称为“日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计划失败后牟田口连同第15军指挥人员集体被撤职 。盟军收复缅甸在望,11月19日,英军再次渡过钦敦江。
自1931年以来,日军对中国东北和其余各地的残暴统治罄竹难书,1941年到1945年期间这种统治又扩张到整个“南洋资源区”。 从1941年到1945年间,英联邦被日军俘虏的士兵死亡比为6.2%,荷兰人为23%,美国人为41.6%,而印尼强制劳工则高达77%。
1945年2月,日军17000多人的马尼拉海军守备部队在菲律宾首都对无辜平民的所作所为是真正的滔天大罪。对美军即将重新夺回吕宋岛,日军暴跳如雷,副司令长官大川内传七把守备部队的官兵解散,并下令他们可以对当地平民肆意妄为,因为他认为当地人同情西方人。
有一次,20名菲律宾姑娘被抓到“咖啡壶”军官俱乐部,随后又被带到附近的海景饭店,她们“被关在不同的房间,随后的四天四夜里,日军各级官兵随意侵占这些惊惶失措的姑娘,把她们拖出房间,一遍遍强奸”。日本海军部队包围马尼拉的德国俱乐部时,在出口处泼上汽油,点上火,把在里面避难的平民都烧死了。
如此这样的兽行就在这座城市的“无数个角落”上演。日本海军对红十字医院的故意袭击也符合其一贯作风。有很多次,医院的船只带有明显的红十字标记,但还是被故意袭击。正如1941年圣诞节发生在香港的事件那样,医生和护士只要落入日军之手就会遭到特别虐待,可能是因为日军认为他们会把伤员再次送回战场。
有时日本海军会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杀人。例如,1945年2月,在马尼拉的圣保罗大学,250名饥渴难耐的平民被聚焦到学校大厅,日军告诉他们在某栋楼的三个大吊灯下有食物和饮料。然后日本人就撤了。犯人们冲向满是食物的桌子,但还没吃上一口,埋下饵雷的大吊灯就爆炸了。然后日本人就朝大厅里扔手榴弹,消灭剩下的活口。
在市里天主教会主办的德拉塞尔大学里强奸和屠杀愈演愈烈:楼梯口尸体堆积如山。死人被扔在活人身上,没有多少人是一下子就死的,有些人一两个小时后死去,另一些人等血慢慢流尽后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