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页

下篇 恶有恶报

东线喋血 (4)

1945年1月12日,苏军沿北起波罗的海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脉的战线发起大规模进攻,进攻新的德中央方面军残部,该军由原中央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70个师组成。由斯大林和苏联国防委员会策划,具体由朱可夫指挥,苏军总计有至少200个师参加进攻。

面对人员、火力如此强大的进攻,德军进行了大规模撤退,一退300英里,于1月17日弃守华沙,在托伦、波兹南和布雷斯劳留下孤立的守备部队,无法指望得到救援。朱可夫于1945年1月31日进抵奥德河畔,科涅夫因补给线与通讯线路过长而最后一次停顿后,于两周之后到达奥德河—尼斯河一线。

苏军大举进攻东线数日之后,古德里安就希特勒拒绝将德军一个军从库尔兰撤出一事,咄咄逼人地对希特勒提出质疑。1945年1月, 华沙即将陷落之时,古德里安的陆军最高司令部规划参谋中的三名高级成员被盖世太保逮捕,并因他们似乎质疑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的问题受到审讯。

守卫匈牙利动用了希特勒在东线战场上仍能调遣的18个装甲师中的7个,这是规模较大但又十分必要的投入。到1945年1月,突出部战役溃败之时,希特勒在东线仅剩4800辆坦克和1500架飞机,对抗的是斯大林的14000辆坦克和15000架飞机。

红军于1月12日发起的进攻于一个月之后在奥德河下游胜利结束,此时距柏林郊区仅有44英里。由于斯大林的军队已接近德国首都,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有了更多的底气。雅尔塔会议于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目的为讨论欧洲终战问题,并试图劝说苏联大举投入到对日作战之中。

两周后,罗斯福总统去世,杜鲁门继任战时总统。这让德国人,尤其是戈培尔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但不久之后的事实证明,杜鲁门还是听命于1939年以来指导美国战略的人物--马歇尔将军。

舍尔纳将军重新组建的中央集团军群直至1945年4月仍在奥德河上的屈斯特林镇附近奋战。同样,北方集团军群20.3万人的残部更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群,继续战斗到5月,他们面对完全的绝望,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并维持了军队内部的团结一致。

维也纳于1945年4月13日落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之手。在北方的波罗的海沿岸,德军处境恐怖,因为希特勒不批准古德里安提出的救援东普鲁士境内的中央集团军群和拉脱维亚境内的库尔兰集团军群的请求。

虽然1945年2月16日之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击溃了50余万被困德军,但德国海军以极其高昂的代价成功进行了规模比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还要大得多的转移。德国海军从但泽、戈腾港、柯尼斯堡、皮劳和科尔堡等波罗的海的海港口将至少四个陆军师和150万德国难民送回德国。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苏联海军表现令人严重失望,但苏联海军的一艘潜艇于1945年1月31日在波罗的海击沉了德国客轮,造成约9000人丧生--其中近半数为儿童,这是有史以来海上单艘船只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