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在东北抗联第一、二路军于日寇的重兵“围剿”下坚持顽强苦斗时,黑嫩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却得到了发展。著名抗日将领冯仲去后来曾经这样描述抗联第三路军的发展:“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是鼎鼎大名的那个驰骋在北满森林、原野中的张寿?将军。他们所担任的是黑龙江省的抗日游击战争,坚持着该省的艰巨的抗战局面,这个任务也是被他们完成了的。他们的活动是以小兴安岭为根据地,而进出于黑龙江省与嫩江的平原上……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春到1940年初,抗联第三路军仅龙北部队与敌人进行规模较大的战斗就有40多次,主要战果计有:缴获长短枪500多支、轻机枪5挺、重机枪1挺、子弹4.5万发,攻袭城镇七八处,作战中缴敌械3次,破坏火车站3个,消灭日、伪军250人以上,其中日军占40%,缴获16处伪自卫团、伪警察武装,俘虏伪军500人以上。
另一方面,黑嫩平原游击战争的开展,北满抗联军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很快便引起日伪统治当局的注意。从1939年冬开始,日伪统治者调集数千日伪军,采取“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层层布置,分区扫荡。在具体军事行动中,日伪军频繁调遣快速机动部队实施多路穿插与包围严密堵击,针对密林地带则集结重兵展开拉网式篦梳搜索。
为摧毁抗联指挥中枢,日伪军常以精锐分队展开定点清剿,发现固定目标时则采取“骑兵奇入“的战术,目标不明时则沿交通要道设置伏击圈静待战机。除依托山麓移民据点构筑封锁网外,更在铁路沿线打造新型防御带,部署伪自卫团及护路村民昼夜值守铁路、河道、渡头、桥梁与公路,通过构筑军民隔离带切断抗联补给通道,并派出百姓代其搜索侦察,出动便衣化装侦察,加紧监视抗联部队的游击运动。
在激烈的反扫荡战斗中,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抗联部队缺乏后勤保障,战斗损失相当惨重。到1940年2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仅剩500余人。为突破日伪军的“讨伐“,中共北满省委要求龙北部队继续进行西北远征,计划在1940年2月份越过嫩江,在江西及甘南一带进行一个时期的迂回战,然后远征进至碾子山站沟里一带开辟新区。
根据这一指示,龙北指挥部指挥冯治纲于1939年12月末率120余名骑兵跨越冰封的嫩江,深入伪兴安东省的布西、马彦旗等地开展游击活动。遗憾的是,1940年2月4日,冯治纲率部在阿荣旗之三岔河上游任家窝堡活动时,与日军和伪兴安军联合“讨伐“队遭遇,激战中,冯治纲不幸中弹牺牲。远征部队在冯治纲牺牲后继续战斗,于1940年3月间返回德都县朝阳山后方基地。
就在东北抗联各路军受到挫折和损失的困难条件下,吉东和北满省委代表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了东北游击运动以保存实力为主、实行收缩的方针。会后,北满省委代表冯仲云被任命为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并迅速返回东北战场向北满省委和第三路军总指挥部传达会议精神,将龙北部队编为第三、第九支队,将龙南部队编为第六、第十二支队。
即便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抗联第三路军的部队仍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40年春,敌人调集伪兴安骑兵团、森林警察队、伪军一个团,以及日军一部“围剿“北满各支队。在该区经常尾追第三支队的敌军即有千余人,第三支队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给敌人以相当大的打击。
龙南部队在4月19日攻破绥棱县瑞穗村日本移民“开拓团“团部。所谓”开拓团“是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移民侵略的工具,听上去好像到中国东北来拓荒开垦的,其实就是兵源大转移。开拓团的大量组建,本就负有建造”活人堡垒“工程的使命,实质上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准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抗联第六支队经1小时枪战和白刃格斗,毙伤敌2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10余支、手枪1支、子弹6000余发及一些布匹和服装。这次胜利,也是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开拓移民政策的一次重大打击。
攻克克山也是一个辉煌战例。克山县地处小兴安岭西麓,是日本重兵把守的要地。克山当时驻有伪军一个团,日本铁路守备队100余人,伪警察训练队和警察约200余人,总数达千余人。但在具体兵力配备上是城郊强而城内弱。龙北部队遂趁机采取调虎离山计,摆出要进山的架势,引敌人主力出城。
1940年9月25日夜,龙北部队由冯仲云和第三支队长王明贵、第九支队长边凤祥率领,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出敌不意地攻入克山县城,占领了伪军团部、伪县公署和银行,并打开监狱,放出被关押的200余名群众,共击毙日伪军警30余名,俘虏100余名;缴获迫击炮4门,步枪150余支,子弹6000余发,战马40余匹,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不久后,“三肇“大地也燃起了抗日烽火。”三肇“是松嫩平原上肇源、肇州、肇东三个共同用”肇“字开头的县的统称,它们由南向北彼此相连。1940年8月9日,抗联龙南部队第十二支队70余人在许亨植率领下从安邦河上游后方基地出发,顺呼兰河南下,经庆城、绥化、望奎、兰西,在肇东横跨滨(哈尔滨)洲(满洲里)铁路向肇州进发。9月11日袭击肇州丰乐镇,18日攻打肇东宋站伪警察署,尔后又在肇源的石家窝堡与日军战斗。
但不久在肇东四座房和肇源敖木台两次遭受敌军围攻,损失极重。日伪方面为此得意扬扬,在肇源城召开三肇地区所谓“剿匪”胜利庆祝大会,三县日军参事官、哈尔滨伪第四军管区及铁路局等均派代表出席了会议。敌人在会上声称,敖木台战斗已将抗联部队“全歼”,三肇地区“王道乐土可望实现“云云。
他们高兴得太早了,乘敌人在肇源刚刚开过三肇地区“剿匪祝捷大会“和已将”讨伐队“全数撤走之机,由抗日组织负责人出城迎接引导,抗联第十二支队于11月18日出其不意冲进肇源县城,将伪军警全行缴械,打开监狱,放出爱国者,获取不少物资,在街里召开群众大会,当场揭穿敌人所编造的”抗联已被消灭“谎言。
此战,抗联第十二支队共毙伤俘日军14人,伪警116名,缴获轻重机枪5挺、迫击炮3门、步枪271支、手枪49支,子弹3万余发,马140余匹、汽车2台、“满洲国“国币1.3万元及大批军需物资。
1940年,是东北抗联斗争形势最为困难的年,而抗联第三路军各支队指战员积极活动,主动出击,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以突然袭击和埋伏阻截等方法,先后攻打克山、肇源2座县城及30多处“集团部落“、伪警察署、日本移民”开拓团“等日伪据点,突袭日、伪军20余次,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和其他物资。
到1940年末和1941年初,抗联3个路军的主力部队陆续撤入苏联境内进行野营整训,但第三路军第三、第六、第十二支队仍在东北北部地区坚持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就像《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中所唱的那样:“救国重任万家担,势急不容缓,国耻血债血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