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决战中的东北抗联(上)

2015年4月15日,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俄罗斯驻华大使代表俄罗斯政府向32位在卫国战争期间作出过贡献的中国人士颁发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来自那支拥有两个番号的英雄部队—“苏联陆军远东红旗第八十八步兵旅“暨“东北抗联教导旅”。

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43年1月6日,哈巴罗夫斯克郊外的雅斯克村热闹非凡,驻守于当地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接收了600名新兵,以及由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授予的“独立步兵第88旅”军旗。至此,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从敌后游击武装变成了苏联红军序列下唯一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成建制的武装力量。

改编后的东北抗联教导旅下辖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营及1个迫击炮连,每个步兵营下辖2个步兵连,每连3个步兵排。武器装备则按苏联陆军的标准,每个步兵排配发轻机枪1挺、冲锋枪两支,其余战士则配发M1891“莫辛纳甘“型步枪。全旅的军需供应、军官和士兵生活待遇也与苏军无异,授予军衔,发放薪金。

1943年2月27日,东北抗联教导旅第二营军长王效明,在完成长达一年的敌后侦察活动后受命返回苏联境内,两天后便在领受了新的作战任务后匆匆出发,对富锦、宝清地区的敌情变化进行了侦察。他们实地勘测了日军机场、铁路桥梁和军事工程的相关参数,为后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报资料。

东北抗联教导旅第二营营长王效明

1944年,随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展开全面战略反攻,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在各条战线上都遭遇重创:1944年6月6日,随着美、英盟军于法国诺曼底一线发动两栖登陆作战,罗斯福和丘吉尔向斯大林许诺已久的欧洲第二战场正式开辟。欧洲战场的胜利极大鼓舞了远东反法西斯军民的士气,为掌握日军动向,远东苏军后贝加尔湖军区决定派出一支由东北抗联教导旅战士及情报人员组成的特遣队,对日本前线各战术节点发动一系列的火力侦察和破袭行动。

1944年6月29日夜,东北抗联教导旅特遣队秘密越过边境,迅猛扑入日本关东军铁道兵第二联队“补充兵”的营房。东北抗联教导旅特遣队兵分两路,一路以反坦克手雷炸毁了日军停靠在铁道上的装甲机车,另一路则成功爆破了日军的铁路器材仓库。

东北抗联教导旅营以上干部合影

在成功突袭日军铁路枢纽后,东北抗联教导旅特遣队将矛头对准日本关东军在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逊克县境内正在修建的工事群。1944年7月18日清晨,东北抗联教导旅特遣队利用日军正在吃早饭之际突袭,同时派爆破组进入日军工事内部展开爆破,当场打死打伤日军工程部100多人,日军关东军第五军独立工兵第七联队联队长小金泽福次郎在工事中被炸死。

1944年12月,东北抗联教导旅的一个小分队在原东北抗联第五军政委季青率领在吉林东部活动时,意外侦知日军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铃木真雄将陪同日军参谋本部人员从哈尔滨前往绥芬河一带视察,于是赶往牡丹江通往绥芬河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并于12月24日成功将进入伏击圈的铃木真雄击毙。

柴世荣(前左二)、季青(前右二)等抗联指战员合影

1945年5月9日,随着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军总参谋部便第一时间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将大批精锐部队调往远东。新设立的远东苏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下属的3个方面军、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空军集团军、3个防空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和1个战役集群,共计157万余人(其中作战部队105万人)。

在远东苏军的协调下,大批由西线调防过来的部队,特别是远程炮兵、坦克集团军的军官们纷纷来到哈巴罗夫斯克郊外的雅斯克村,同熟悉东北各地情况的东北抗联教导旅各级指战员交流,核对中国东北地图,进一步询问道路、桥梁、地形情况。而抗联指战员也热情接待了这些陌生的战友,细致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1942年夏,穿戴苏军少校制服的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