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杯屿沉船的船舱中,考古队员们惊喜地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瓷器,然而随着发现的深入,挑战也接踵而至。经过水下700多年岩石和海洋生物的侵袭,瓷器非常脆弱,木质船体强度,更是低至难以打捞。面对这场与时间和自然的博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单位研发出了一种水下打包文物的方式。 加了这种固化体系之后,相当于给它加了一个保护壳,这样在提取物当中就可将海流的影响降到最低。。
对遗址遗迹进行断代是考古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圣杯屿古沉船的考古发掘中,尽管大量精美的瓷器被打捞出水,但考古学家们尚未发现任何带有明确纪年的瓷器,这使得确定这艘古船的确切年纪成为了一个挑战,这是不是意味着这艘古船的年龄将永远是个谜呢?
瓷器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对其造型和纹饰细节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往往能够发现有关瓷器年代的重要线索,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圣杯屿这条船出土了很多的这种大量的碗,外壁也都装饰有这种五线谱纹饰,这是元代龙泉窑的一个典型的装饰手法。另外还有双鱼纹,主要是装饰在洗的内底,还有碗的内底,这个就是典型的元代龙泉窑的一种装饰的花纹纹样。
在水下发掘中,考古队采集到的标本几乎均为龙泉窑瓷器,其中的精品文物如双鱼洗、双足炉等都显得小巧精致。然而一件龙纹大盘残片的出水,让这批文物的面貌变得更加丰富。 复旦大学沈月明教授,长期从事龙泉窑瓷器研究,几件大盘残片看似平淡无奇,圈足处却暗藏时代印记。正是圈足的细微差异让他做出初步判断,这些瓷器应属元代晚期。
除了足下藏谜、大盘内里,极具立体感的龙纹图案,应为贴花,这种传统装饰技法制成,其做法是用硬膜翻出纹样,贴于坯面后施釉,或坯面纹样,各自施釉后,贴在一起,再烧造而成。这种技法应是为了适应批量生产。
除所载货物,沉船船体本身也携带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研究人员可通过采集、分析船体材料来推断沉船的年代。根据我们从沉船船体上取样的木材进行碳14测定,它的年代就是在1298年到1400年左右,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元代晚期。这个也跟沉船上出水的、运载的船货、瓷器的年代是相符合的。
从2022年9月到2023年10月,在1年多的时间里,这样的潜水作业队员们共进行了超过120天。在圣杯屿沉船遗址,他们发掘出的瓷器数量达到17196件。这些数量巨大的瓷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龙泉大盘这个器物相对比较特殊,这是比较典型代表海外贸易的产品。在国内这种大口径的大盘相对较少,相反在东南亚、在中亚发现比较多。这种大盘,是对应当地人饮食习惯而特意定制的一种产品。
这艘满载龙泉青瓷的元代商船是从哪里来的?曾主持过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发掘的英国考古专家说过,面对相当于南宋中后期地层中的龙泉瓷器碎片,曾感慨大量销往埃及的中国龙泉窑瓷器的数量是如此之多。而到了元代,龙泉窑全方位地拉开了外销序幕,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偏好来生产、定制瓷器。比如远销到中东地区,形体硕大的盘碗。
龙泉窑址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的上游,是中国历史上烧制规模最大的窑场之一,也是产品对外输出以及烧制技术对外输出最多的窑场之一。龙泉天下是因为世界上各地发现海外贸易瓷器,包括国内的瓷器的销售,龙泉是占了绝大多数的。经过有些学者统计,可能在印度洋发现的沉船或者港口遗址中,瓷器中龙泉能达到60%到70%。在东南亚,此类的发现可能要超过80%。
2022年,浙江省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发现了多处宋元时期的码头遗址,以及大量龙泉瓷片堆积,其中有些标本与圣杯屿沉船出水瓷器类似。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顺着瓯江到温州,温州当时是一个重要的一个港口城市,如果是到南洋、到西洋去的话,那必须要经过温州。
古代远洋航行离不开卓越的造船技术,而木质船体很难在水下长时间保存,并被今天的考古人员寻获。考古工作好似开盲盒,随时有可能遇到惊喜。在一次潜水作业清理船体南面时,考古队员发现零星瓷器的堆积,随即扩大发掘面积,在船板外侧发现了一个纵向木结构,就是这次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舭龙骨。
舭龙骨其实就在船的底部,与船舷拐角这个位置,类似船的腋下两侧,每一侧各有一条,它主要的作用是防止船的过度摇摆,所以它又叫减摇龙骨,类似鱼的鳍。船在行驶过程中,有可能会受涌浪影响,造成过度的左右摇摆,容易造成船的倾覆,这体现了我们古代先民对航海事业的一个贡献。
商船优越的性能保障了远洋航行的安全。不过海上航行从来不是将出发点和目的地连接起来那么简单,在浩瀚的海域中,每一段航程都充满变数,变换的航道、繁忙的港口,季风的更迭,甚至未知的暗礁时时刻刻影响着船只的行进方向。正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航行环境中,元代的航海家们迎接挑战,拓展出丰富多彩的海上贸易路线。
那么元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什么样子的?圣杯屿沉船的航线又是一条怎样的贸易之路呢?《漳浦县志》记载,宋元以来,商船从漳浦海域出发,可以抵达国内及国外多个地区。 满载货物的漳州圣杯屿古船为什么会沉在这里?经过调查,圣杯屿周边暗礁林立,而且它所沉没的位置刚好处在一个小的航线上,这个小的航线周边刚好就是暗礁比较多。
另外一个依据就是我们发现圣杯屿沉船船货提取完了以后,船体特别在船尾这个舱,就是所谓的南五舱。我们能看到下面的船板出现断裂,这种痕迹,有可能是触礁后产生的。这条船的沉没原因,我们推断有可能触礁沉没。
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重现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不仅实证了漳州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和节点,还是“一带一路”文明交流的生动注脚。它为考古人员研究当时的造船技术、航海史及贸易网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