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高60厘米,是如今长江口2号古船上完整清理出来的最大的一件瓷器,经鉴定是产自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在他的瓶身中,考古专家惊讶地发现,竟然整整齐齐地码放了50支青花团龙纹杯,杯子与杯子的缝隙处塞进了满满的稻壳。这些来自100多年前的遗物蕴含了怎样的奥秘呢?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内,文少卿副教授和学生正在进行鉴定实验,实验的样本正是取自长江口2号东青双耳瓶中裹着淤泥的稻壳,稻壳之中封存着上海这座繁华贸易之城的流动密码。 竹子和稻壳来自江西,由于瓷瓶也是产自江西景德镇,因此文少卿副教授判断,长江口2号沉船上的船货很有可能是在江西就地打包封装。
因此船舱内的瓷器来源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他们整体打包后与其他货物一起运往上海,装上了长江口2号。二是长江口2号很可能从内河出发,将其作为其中的一个停靠点,用于装卸货物。除此之外,另一个惊人的信息也被发现,我们还能看到很多蛾子和蚊子的DNA,它为什么会有这两个DNA?这就非常有意思,说明这个季节就在夏秋季 。夏秋季是蚊子和蛾子出现最多、最频繁的季节。通过这个两重证据,推测乘船的末次航行时间是在夏秋季。
然而夏秋之际,上海海域正是台风频繁光顾的季节,海浪汹涌、天气恶劣,使得此时行船充满了未知风险。在这样的自然考验下,清朝时期的上海港为何仍有船只频繁通行呢?书柜里摆放着吴松弟教授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发现的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这些是英国人当时在开埠后的上海登记的信息。
吴松弟教授经过多年的寻找和整理,将他们在国内出版,一共283册。吴松弟教授的研究认为,清朝末期上海港四季繁华,一年之中,无论何时,国际商船依旧络绎不绝,甚至超过了广州。 上海成为了南北贸易的枢纽。中国的海岸线,北方沿海平原广袤,沙土绵延至海边,而南方海岸山峦起伏,相接地带大多是山石,所以南北货物转运必须用不同船型的船只,而适合换船的最佳地点就是上海港。
这支船舵,正是从长江口2号沉船遗址中被打捞上来,它激发了我们对整艘船全貌的强烈好奇。通过长江口2号沉船,我们得以窥见上海这座商业贸易港口城市的发展脉络与历史的沧桑变迁。对于考古人来说,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古船?古船上又隐藏着哪些城市的历史信息?
自沉船被发现以来,考古队员们便反复潜入水下进行勘探。然而长江口水流大、流速快、水下环境浑浊,并不利于沉船发掘。经过多轮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尽快将古船整体打捞出水。但是,打捞如此大体量的木质古船,在以往的水下考古工作中谁也没有试过。 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是将隧道工程里的盾构技术、打捞工作中的圈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沉箱式打捞,22根弧形梁自动穿过古船底部,能够连同周围的淤泥、掉落的文物一同打捞上岸。2022年11月,历时多年准备试验,长江口2号古船被整体打捞出水,迁移至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存放。
长江口2号被包裹在古船整体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的怀中,缓缓驶向黄浦江畔的1号船坞。这艘专为打捞而生的巨轮,以其一己之力完成了通常需要三四艘工作船才能完成的台浮、运输、进坞、卸载等工作,避开了无数潜在风险。随着迁移的圆满完成,古船转入考古和现场文物保护阶段。这里,被建造成了一座只属于长江口2号古船的考古工作站。
这个工作站不仅为古船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保护舱,还开展了对古船的持续保湿处理和生物病害防治工作,确保这座历史的见证者得到最妥善的照料。工作站集实验、检测等多项功能于一身,从沉船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文物,最快5分钟就能被送到地下的实验室进行清洗整理。而送达过程越短,越能降低病害隐患的发生。科技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使用,为考古发掘和现场文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室内,形似玻璃罩一样的是可开合式保护舱,每天固定时间,舱门开启,考古人员进入遗址工作。他们需要先将沉船表层堆积物清理完成,才能划定探方一点点发掘。长江口2号仍然保持着它在水里的样子,整体向一边倾斜。古船的整体打捞让考古人员得以更加真切地观察到文物,便于更好的研究。
据历史记载,传统的沙船通常设有20个隔舱,但打捞上来的长江口2号沉船却拥有多达31个舱室,这一发现表明,这艘沉船装载的货物量极为庞大。在淤泥和藤壶、牡蛎覆盖的船体深处,还隐藏着数量惊人的文物,他们正静静地等待着考古学家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隔舱板旁,船体的主桅杆以凸起的形态矗立,下方设有一个方形孔洞,这个孔洞原本是榫卯结构的连接点,古人通过这种精巧的工艺打造出能够支撑起庞大船只的船体构件。这样的巧妙设计,使得这艘沉睡了百年的巨大木质帆船,至今仍然能够以其船体结构的完整性展现在世人面前。
长江口2号沉船的考古发现,通过细微的痕迹,拼凑出丰富的信息,也汇聚成一部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变迁的宏大历史。这艘沉船就像一个琥珀,将历史的尘埃与秘密紧紧封存,等待着后人慢慢发掘和解读。
这个陶罐顶部已经完全破损,仅有罐身和罐地保存完好。这正是长江口2号沉船打捞出水以后,在沉船遗址的淤泥中清理出来的,这也是它首次对外公开展示。这个看似普通的陶罐中究竟蕴藏了什么秘密呢? 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药罐中提取到的中草药成分很有可能适用于治疗长期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疾病,这也说明,长江口2号的船员很有可能历经了长久的航行。
沉默百年的古船揭开了船员的秘密,也揭示了上海海上商业贸易的历史。逾越百年时光,上海的海上商业贸易历史与这艘古船所承载的故事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考古专家团队利用一系列高科技手段,追溯长江口2号远行的奥秘,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商业贸易大都市的繁华与细节。
长江口2号沉船,这艘承载着清代记忆的木质沙船,见证了上海以港兴市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与水共生、与海共荣的悠久历史。这场跨越百年的超时空对话,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当今的人们能够了解它的故事,这艘沉船也因此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