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云率部进行更加详细的“一五计划”编制工作后,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又一次面临巨大的难题,那就是专业技术干部严重不足。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领导人只能将目光投向北部更广阔的苏联。只能学苏联,而且要虚心地学,因为中国没搞过社会主义。
苏联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计划经济模式,正是依靠高度集中、巨细有序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在建国后短短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这一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新生国家的关注和向往。
1952年8月,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陈云和李富春为副团长,另有30多名专家随行的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带着试编出来的五年计划轮廓草案的25本小册子,征询苏联政府的意见,并且商谈苏联援助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
周恩来在与斯大林会晤中,一开口就要求苏联增派800名专家到中国。斯大林当时就面露难色,数量之多让他感到为难,但是斯大林没有拒绝这个有些过分的要求,还千方百计抽调了大量的科技人员派到中国。除此之外,中方还希望苏联提供各种工业标准和技术资料。后来有人统计,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至1953年,苏联专家带来的科学文献的技术资料重达600吨。
周恩来、陈云等人在苏联与苏方商谈了一个多月,并同斯大林进行了两次直接会谈。大局方针定下之后,周恩来、陈云等人率先回国,留下副团长李富春率团再具体商谈援助项目。没有想到,这个专门为“一五计划”而去苏联商谈的政府代表团,竟在苏联待了整整10个月,直到1953年6月完成所有的任务后才返回。
会谈期间还遇到两个事件,一个是苏联召开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再一个是斯大林突然驾鹤西去,导致会谈中断很多时间。所幸斯大林与周恩来事先定下来的大政方针没有受到领导人更换的影响,会谈进展得比较顺利。
苏联计划委员会有14个副主任参加会谈,分成了十几个组,分别与中文各行各业对口谈判。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中苏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里,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
苏联援助的项目基本确定以后,留在莫斯科的李富春马上派人回国,向毛泽东当面汇报。毛泽东一听苏联答应援助156个项目,顿时喜上眉梢,连连说:“可以签字了!”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