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9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在会上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比毛泽东小一岁,从小由于生活所迫,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也很低。他的言谈举止,常常流露出愚昧无知、粗鲁野蛮、莽撞无礼。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他的这次首次访华,主要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庆祝活动和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访问期间,苏方积极提供了不小的援助。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共同签署的文件中窥见一斑:
1、关于“苏军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2、关于将1950年、1951年创办的四个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自1954年1月1日起完全交给中国;3、签订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4、中苏修建兰州-乌鲁木齐-队拉木图铁路并组织联运的协定;5、中苏蒙修建集宁到乌兰巴托铁路并组织联运的协定;6、关于苏联政府为中国政府提供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7、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新建15项中国工业企业的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
10月1日,赫鲁晓夫率苏联代表团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活动。10月3日,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中苏两国最高级会谈。中方参加会谈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等人;苏方有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等人。
会谈中,赫鲁晓夫主动问毛泽东:“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略加考虑,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当翻译把这话全部翻译出来后,赫鲁晓夫呆了,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一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毛泽东同志,你不知道哇,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既不能吃又不能用,生产出来后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
会场立刻沉寂下来。赫鲁晓夫开口打破了沉默:“目前你们不必搞这些东西,还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搞原子弹好。假使目前要搞核武器,把中国的电全部集中用在这方面,是否足够还很难说。那么,其他各项生产事业怎么办?国计民生怎么办?
但你们如果十分想办这件事,而且是为了进行科研、培训干部、为未来新兴工业打基础,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反应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你们以为如何?“毛泽东回答说:”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
会谈间隙,服务员端上了湖南腊肉、松烟熏制的火腿、烤面包和茶水等。对于中餐,赫鲁晓夫早已久闻大名,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品尝。当他把香喷喷的火腿肉送到嘴里时,觉得这食品的味道既独特,又十分鲜美,果然名不虚传,不一会儿便将它们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