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确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建设经验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和中央及地方不少领导人急于求成,夸大主观努力的作用,一场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运动就这样被轻率地发动起来了。
在这场运动中主要抓住了两个指标作为突破口,一个是钢产量,另一个是粮食产量。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定下了当年钢产量指标要比上一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而当时1月至7月全国累计产钢380万吨,同全年计划相比,还差约700万吨。离指标有很大的差距,靠什么来完成呢?
毛泽东决定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从这一年9月开始,一场全民炼钢的运动在中国各地展开。小高炉、土法炼钢和群众运动,成为快速提高钢铁产量的主要方式。到这一年年底,全国参与大炼钢铁的人数达到九千多万,修建了土高炉一百多万座,企业、机关、学校和农村都成了炼钢炼铁的战场。
无数的小高炉、土高炉像蚂蚁啃大山似的把矿石一点点地蚕食。铁矿石,告急!没有铁矿石怎么办?砸废铁,捡废铁,也只是杯水车薪。只有提倡“爱国”,让大家把家中的一些铁物拿出来化为铁水。定指标,每户都得交,不交就不“爱国”。
1958年约最后一天,北京石景山钢铁厂转炉车间最后一炉钢水终于出炉了。与此同时,1070万吨钢的指标超额完成了。据当时的报道,1958年的钢产量不仅提前完成,而且达到了1108万吨。这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