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大跃进”

“大跃进”的发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195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扩大)揭开了发动农业“大跃进”的序幕。这次全会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1958年初召开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一是严厉批评“反冒进”,二是提出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会后,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要求“在三年内大部分地区的面貌基本改观”。


“大跃进”中,关于钢铁的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也影响着农业产量指标的制定。急于求成的要求,靠大辩论开跑的刮风式的领导方法,终于引发了各级干部的浮夸风。浮夸风是1958年农业“大跃进”的显著特征。假造的粮食高产“卫星”一时放遍全国。


1958年1月3日,汕头报出了晚稻亩产达3000斤的消息。2月23日,贵州金沙县报出晚稻亩产达3025斤的纪录。入夏以后,各地形势便陡然高涨起来。6月8日,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亩产达2105斤的消息上报。6月9日,湖北襄阳,大面积的小麦亩产达1500-2000斤。

……

6月26日,江西省贵溪县报出了早稻亩产2340斤的消息。很快,记录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7月22日,福建省闽侯县早稻亩产7275斤。8月1日,湖北省孝感县早稻亩产15000斤。


……

这一系列虚假的指标仿佛是在向科学挑战!

1958年,毛泽东视察农村
1958年,毛泽东在广东农村视察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
人民日报放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