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口头报告

“书面报告“起草委员会经过8天修改,于1月22日拿出第二稿。24日,毛泽东看过后,找刘少奇、邓小平谈话,表示”赞成这个方向“。2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书面报告“第二稿。大家表示基本上赞成这个稿子,同意提交大会。


“书面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第二部分是”关于集中统一“,第三部分是”关于党的问题“。刘少奇在会上没有照本宣读,而是在大家阅读、讨论”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集中统一和党的作风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更具体更深入的解释、说明、补充。


刘少奇的讲话用时超过两个小时。毛泽东在其中做了若干插话。整个报告更接近实际,提到了一些重要看法。这些看法是:

1、对当前经济困难的估计。当前的困难表现在,人民吃的粮食不够,副食品不够,肉、油等东西不够;穿的也不够,布太少了;用的也不那么够。就是说,人民的吃、穿、用都不足。为什么不足?这是因此1959、1960、1961这三年,我们的农业不是增产,而是减产了。减产的数量不是很小,而是相当大。

这种形势,对于许多同志来说,是出乎意料的。两三年前,我们原来认为,在农业和工业方面,这几年都会有大跃进,可是现在,不仅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出现了一个大的马鞍形。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承认呢?我想,要实事求是,应该承认事实就是这样。


2、产生困难的原因。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了。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3、成绩与缺点的比重。总的说来,从1958年以来,我们的成绩还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总的讲,是不是可以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

……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4、关于人民公社。我和农民谈过话,农民对于初级社很高兴,谈起来眉飞色舞。可是谈到高级社就不那么高兴,不办公社是不是更好一点儿?当时不办,也许可能好一点儿。问题是已经办起来了,还是应该逐步把它办好。


5、关于所犯错误的性质。不是路线性质的错误,而是在执行总路线中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在某些时候,发生了片面性,比如只注意“多快”,对于“好省”注意不够。

刘少奇的口头报告在绝大多数与会者的心中引起了共鸣,其中触动大家最深的是口头报告中关于成绩与缺点比重的提法。在这样范围内公开上述说法,确是几年来最富于勇气和彻底性的一次。

1962年1月,刘少奇做报告
刘少奇做报告
...
“七千人大会”上的毛和刘。这是主席少有的戴眼镜的照片
...
毛泽东、刘少奇等在七千人大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