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重提阶级斗争过后,毛泽东从“反修防修”的战略出发,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场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后来大家所说的“四清”运动。


包括农村的“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城市的“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开始,“四清”运动基本限在经济领域,后期则上升到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当时,干部中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脱离群众的倾向日益严重,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腐败丛生,愈演愈烈;加之国际上内忧外患,中共与苏共论战激烈,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局势十分紧张。

如果说毛泽东为避免苏联式的“和平演变”在中国发生,试图通过阶级斗争来达到“反修防修”的目的,那么“四清”运动则是毛泽东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具体形式。毛泽东提出“阶级斗争”这一课题,众人举手赞同,大声喊好。因为这个浅显的道理关系党和国家变不变“颜色”的重大命题。

运动开始时,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步调基本一致,一样的目标,一样的态度,一样的感情基础;运动中期,呼应烘托相当默契,彼此非常满意;但到后期,潜在的矛盾浮出水面,而且激起了千层巨浪。


这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运动越往后,“左”倾色彩就越浓,关于其性质、目的和方法,两人各有各的思路,越走相距越远……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全国人大第三届会议开幕式上
刘少奇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
刘少奇与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主席台上
...
刘少奇、毛泽东同斯诺亲切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