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开始在河北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蹲点搞“四清运动”,使得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也为以后矛盾爆发埋下了祸根。善于无风也起浪的江青借题发挥,说王光美开了夫人参政的先例,她为自己的政治登场找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借口。
刘少奇十分看重基层第一手调查材料的真实性,为了掌握基层真实情况,他不惜自己多病的身体睡在家里的地板上,也要让妻子替他完成搞调查的任务。然而,王光美毕竟不在中央高层,无法理解毛泽东的心思。
她的《桃园经验》肯定不会符合毛泽东“根子在上边”的要求,所以,越到后面毛泽东就越不满意,大家也就越加地感到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整个运动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方法、过激语言在王光美的《桃园经验》中十分明显,不仅伤害了一些基层干部的感情,也使得各级负责人的神经变得相当敏感。
起初,毛泽东很欣赏《桃园经验》,还将这份总结批转全国,以示推广。于是这个《桃园经验》也成为刘少奇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思路。1964年夏天,刘少奇与夫人王光羡去了14个省市巡回演讲《桃园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内部,陪夫人巡回做报告,刘少奇是第一人。
记得有一次,刘少奇在大热天将许多高级干部集中到人民大会堂讲话,要求大家向王光美学习。接着,刘少奇看了一眼身边的周恩来,然后又对大家说:“谁要是不下去,就把他赶下去!”
更严重的是他还说了一些“犯忌”的话,如“不蹲点不能做中央委员”“开调查会过时了”“基层干部不会在会上讲真话”等等。“开调查会”是毛泽东在革命年代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党内干部都知道。如今,刘少奇却直言毛泽东的这套“过时了”,尽管他讲这些话不一定有针对毛泽东的意思,但极容易被大家误以为是“贬低毛主席”。
王力回忆那段历史时曾提到,当刘少奇在1964年8月初的北京干部大会上说了那些“犯忌”的话之后,江青跑到毛泽东面前哭诉告状:“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才作秘密报告,现在你还没死,人家就做公开报告了。”无疑,江青的这番话对毛泽东是有很大触动的。刘少奇如此“号令天下”也让很多高层干部非常不满,认为刘少奇在树立自己和夫人的威望,而不是树立毛泽东的威望。
1964年夏,刘少奇已经无法号准毛泽东的“脉搏”,他越是想顺着毛泽东的思路,就越是走岔方向。他甚至在毛泽东提出的阶级斗争的问题上,做了更为激越的演绎和实践。1964年秋铺开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急转直下,“左”的倾向更为明显和突出。
各个试点县都集中了上万人的工作队,完全撇开农村基层干部,在许多地方进行错误的“夺权”,使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城市“社教”和“工交”领域的“五反”运动也严重偏“左”。这年刘少奇“挂帅”领导“四清”运动,一声号令,150万干部下乡蹲点。刘少奇威望之高,运动能力之大,都使毛泽东产生了微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