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军登陆仁川的第三天,即1950年9月17日,毛泽东已预感到形势将会发生大的逆转不出兵是不行了。他致信东北局的领导人高岗,要东北方面做好出兵准备。9月30日,周恩来发表演说时向世界传递信息: ……谁要企图把中国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是抹杀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而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么,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
但是,就在周恩来发表演说的同一天,李承晚军第三师越过了“三八线”。10月1日,金日成向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出兵朝鲜的请求。对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立即做出回应。10月2日开始,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问题。
与会者畅所欲言,确实摆了不少不利因素和困难。很多同志提出的意见非常具有建设性,对完善出兵方案和赴朝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提得非常具体。但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也确有从一开始就唱低调的,林彪就是最突出的一个。
相比之下,彭德怀对出兵朝鲜,态度鲜明而坚决。他是10月4日下午由中央派专机从西安接到北京的。第二天,正逢林彪在会上唱反调,彭德怀则态度坚决地说:“出兵援朝是完全必要的,无非是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这个与林彪截然不同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赞许。
然而,毛泽东的心情却是一言难尽的。不久前,他曾向周恩来透露过让林彪担任志愿军统帅的想法。因为出兵的主力是原来“四野”的部队,都是林彪的部下。对于各方面情况,林彪都比较熟悉。在各战略区指挥员当中林彪年纪最轻,当时只有44岁。林彪以能打仗、花样多而著称的名将。
但是,真的要林彪领兵出兵时,他却以到苏联养病为借口拒绝任职。联系全国胜利以后林彪不断滋长的右倾保守思想,毛泽东对林彪十分失望。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只得改派彭德怀挂帅出征。
在颐年堂开会的那些日子,毛泽东逐个与政治局委员们谈心,逐个地做工作。他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尽管有些同志对出兵有些意见,讲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别人处在国家危亡时刻,作为邻国和社会主义伙伴,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是难过的。”毛泽东终于说服了所有的与会者,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出兵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