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大策一定,接着便是怎么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如果公开宣布派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那便是以国家的名义参战,等于公开向美国宣战。怎么做到师出有名,又不为美军扩大战争找到借口呢?毛泽东颇费了一番脑筋,为此还征求了不少民主人士的意见。
刚开始,毛泽东几次找周恩来商议以什么名义出兵。两位领导人一致认为叫“支援军”比较妥当,支援朝鲜人民嘛,并且作为初步意见基本定了下来。在总参拟订计划方案时,已开始使用“支援军”的字样。
这时,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要求就“支援军”一事见毛泽东。毛泽东很重视,也很高兴,亲迎黄炎培来中南海,并和周恩来一起听他谈意见。黄炎培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1917年便投身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在国内很有影响。
黄炎培刚一落座,便开始提意见。他诚恳而又关切地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那么好打!“周恩来微笑着说:”我们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不是名正言顺嘛!“黄炎培摇着头说:”不,这样叫法是不是师出有名,我看还值得考虑。““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呢?先生有何高见?“周恩来问。黄炎培像教书先生一样将手向外一挥,说:”支援军,顾名思义,那就是国家派遣出去的,那不等于说我们公开向美国宣战?“
“噢,有道理!“毛泽东伸出手从笔筒里拿出一支很粗的铅笔,将面前稿纸上的”支援“两字一画,改写成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志愿“,然后掷笔于桌,欣然道:”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么!这是民间的事儿,人民志愿去帮助朝鲜人民的,这不是国家与国家的对立!“
周恩来做了一个手势说:“‘志愿’二字,好!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来的志愿兵。“七十余岁的黄炎培频频点头,高兴地说:”好,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你们领导人时光珍贵,我没有意见了!“说着就起身告辞。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令。伴随着命令的下达,聚集在中国东北的几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马上都换上了那种轧出许多道线的志愿军军装,秘密开往鸭绿江。于是,战争史上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