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参与京剧现代戏

起初,江青这个传统京剧的爱好者,并不青睐和赞赏现代戏。但江青是一个有心计的聪明人,她通过看戏、琢磨戏,意识到欲登政治舞台,不如首先登上她所熟悉的文艺舞台。于是,她打着“毛主席学生”的旗号,开始接触、参与京剧现代戏,并且在改编现代戏上下了一番力气。


江青“病情”真正见好是在1964年初。因为这一年要举行一次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演,她下令改编的三部现代戏也要参加会演,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政治资本。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亲自参加,可以说,主管宣传、文艺方面的头头脑脑都在会上亮了相。


观摩的高潮是7月17日和7月23日两天,毛泽东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观看了《智取威虎山》和《芦荡火种》。毛泽东对《芦荡火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戏的结尾要正面打进去。加强军民关系的戏,加强正面人物的音乐形象。”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江青在一旁记住了毛泽东的这番话。她要借助毛泽东的声音,发挥她的“智慧光芒”,她决定将《芦荡火种》改名为《沙家浜》。这样一来,毛泽东关注的这部戏上就留下了她修改的痕迹。


有了毛泽东的意图和指示,《芦荡火种》剧组开始接受江青的“栽培”,按照“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经验,演员和创作员们不辞劳苦、浩浩荡荡、山动地摇般地开赴常熟体验生活。《沙家浜》有了江青的掺和,很快就名声大噪,成了全国文艺界学习的“样板”。

江青在大会演上公开露面,这是她通往权力高峰的一次预演。她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旗手”的口吻,做了题为《谈京剧革命》的讲话。这是她自1937年8月下旬进入延安以来,在漫长的27年间,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发表讲话。


这段时间,江青作为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兼文艺助手,又打着“毛主席学生”的旗号帮助改变文艺界对毛泽东的方针不理解和不忠诚的抵触情绪,实际也是利用这一身份在文艺界建立“以我为核心”的阵营。江青清楚地看到,毛泽东的威望开始走向顶峰,人们不会再忽视毛泽东夫人,甚至觉得,江青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当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时,江青作为人大代表步入了人民大会堂。江青,正式登台亮相,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江青由“人微言轻”,逐渐到“语惊四座”,再到“一言九鼎”,她的政治欲望是一点一点膨胀起来的,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1964年,毛泽东等与《江姐》剧组人员合影
1964年7月,毛泽东主席接见北京京剧院《芦荡火种》剧组演员
...
1964年7月,毛泽东接见《智取威虎山》剧组
江青接见《杜鹃山》剧中雷刚的扮演者裘盛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