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论

---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缪毐集团,开始亲政,以后,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公元前221年消灭齐国,用十年时间,扫平了关东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对此,历代论说纷纭,见仁见智。如何对秦灭六国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说?

首先,秦国经历了数代人的艰辛努力,一步步向前迈进,才逐步强大起来,奠定了比较雄厚的基础。回顾秦国的历史,秦国由弱小到强大,在列国争强的时代快速崛起。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赐封岐山以西之地,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十一个国家,开辟国土一千多里,稳定了后方。

而在战国初期,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到洛水以西。到了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由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商鞅变法,为秦国一统霸业奠定了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而后,秦惠文王赢驷称王,消灭了巴国和蜀国,东进而无后顾之忧矣。

秦昭襄王赢稷时,任用战将白起,担任秦国将领三十多年,东出攻城七十多座,歼灭近百万敌军,曾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使秦国雄起,而关东六国黯然失色。这些,成为秦王贏政统一六国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其次,秦王政具有雄才大略,是完成华夏一统的铁腕领袖人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赢政的恢宏气度、博大胸襟以及铁血情怀,即使有再好的基础,也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嬴政十三岁时即王位;二十二岁举行冠礼,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缪毐集团,开始亲政,重用李斯、尉缭,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政治方略。

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继承了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各个击破的攻战策略,即“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可一举而坏韩、败魏、拔荆,东以弱齐、燕”,将关东六国逐一消灭。

诚如李贽在《藏书》中说:“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再次,关东六国相互攻杀而又内部攻斗,自挖根基,自毁长城,自掘坟墓。秦国在做着“统一梦”,而关东六国在做什么梦呢?他们在互相拆台,挖彼此的墙脚;饮鸩止渴,绝自己的寿命,是在做着“灭亡梦”!逐个说来,齐国是东方的强国,但逐渐徒有虛名,只图自保,坐观其他国家对秦国的抗争,自以为得计,实际上是自折羽翼,其他国家灭亡了,齐国的死期也就到来了。韩国本来就是三晋中最为弱小的国家,早已臣服于秦国,只有挨打的份儿,即使是摇尾乞怜,也终将断送其性命。

魏国曾经是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而魏安釐王昏庸无能,当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河外大捷时,他不但不借机复国,反而听信秦国离间挑拨之言,罢免信陵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贵时机,这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自作孽,不可活!赵国,赵武灵王时期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而以后,赵王一代不如一代,屡被秦兵攻打,赵王忠奸不分,对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听信谗言妄加诛杀,自毁“长城”,哪有不亡的道理?

燕国在燕昭王时,励精图治,疆域扩大,国力日强,而燕王喜当政,不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而且发动混战,劳民伤财,国力亏耗,即使是秦国不出兵攻打,他也撑不下去啊!楚国是南方大国,曾经在关东居于领袖地位,自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后,国势大为减弱,到了楚考烈王当政的前后,徒有虚名而已,哪里是秦国的对手?因此,当秦王赢政发起统一战争,摧枯拉朽,犹如秋风扫落叶,一阵狂风吹过,大地白茫茫一片,真是干净!

最后,关东六国犬牙交错,浑然一体,但他们根本弄不清楚互保与自保,以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都想损他人以利已,结果损他人就是损自己,既损了他人也不利自己,何况还是在自损呢?

在战国时期,有两种外交战略,即合纵与连横。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时,合纵则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

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可是在当时,关中六国并没有觉悟到这一点,而是在自觉不自觉地互相折台,互相攻打,争斗不休,克敌一万,自损八千,结果互相打得气喘吁吁,而给秦国可乘之机。而当他们“互弱”(互相攻斗)与“自弱”(内部纷争)后,与秦国昨日是友好盟军,今日则是仇人相见,秦国的大军攻来,他们又无能为力,动弹不得,坐等上门,秦军还没有发动攻势,他们就扯起了白旗,将江山拱手让人,即使是抵而抗之,也是徒劳挣扎。

由上可见,秦国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具备了主客观条件,秦国是主攻手,关东六国则是暗中配合,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具有历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