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我国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集中亮相了轰-6N、轰-6K、轰-6J三款轰炸机。它们以编队形式掠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引发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这支由“空中战神”家族组成的战略打击梯队,不仅展现了我国空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质的飞跃,更揭示了轰-6系列历经六十年持续改进后形成的独特作战体系。
轰-6N、轰-6K、轰-6J它们各有什么区别,战斗能力如何呢?其实,轰-6K、轰-6N和轰-6J同出一源,只是主攻的方向各有不同。轰-6K是空军主力,被誉为“战神”,具备核常兼备执行中远程对地精确打击的能力。轰-6J是海军航空兵版本,专注于远程对海突击和反航母作战。轰-6N可以通过空中加油机的加持,实现远程战略打击和跨洲际战略核威慑的任务。
轰-6K是轰6家族中转型的里程碑产品,通过换装D-30KP-2涡扇发动机使航程突破8000公里,作战半径延伸至3500公里。数字化座舱将机组人员从6人缩减至3人,长控阵雷达与光电瞄准系统的集成,使该机具备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
2015年,轰6K首次突破第一岛链,当时已能挂载6枚长剑-20巡航飞弹,对2500公里外目标实施饱和攻击。轰6K性能出色,尺寸较大,最大起飞重量高达 95 吨,能挂载多种巡航、反舰飞弹,还可携带普通飞弹,具备核威慑能力。轰6K作战能力突出,可远程奔袭、大区域巡逻,实施防区外打击,融入作战体系协同作战。
轰-6J是我国在轰-6K基础上,针对海军需求深度改进的远程轰炸机,旨在替换老旧的轰-6G,成为海军航空兵反舰作战核心力量。其研发源于对海上战略威慑能力的迫切需求,列装标志着海军向远海护卫转型。
性能上,轰-6J换装高效发动机,最大航程8500公里,作战半径约3000公里。航电系统集成先进雷达、卫星导航和数据链,具备防区外精确打击和体系化作战能力。机体采用复合材料,减重并增强耐腐蚀性。
武器系统方面,轰-6J可挂载多种反舰飞弹,如鹰击-12等,形成饱和打击。同时,还可携带长剑-20巡航飞弹执行战略打击任务。作战能力上,轰-6J能远程奔袭、防区外打击,并与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协同作战。
轰-6N是我国在轰-6K基础上改进的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具备空中受油能力,作战半径超5000公里。 其核心改进包括:取消内置弹舱,机腹增设重型挂架,可挂载空射弹道飞弹或大型无人机。
机翼保留6个挂点,可携带鹰击-12、鹰击-21、长剑-20等多种飞弹;航电系统采用全数字多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增强卫星通信和数据链能力。轰-6N战略意义重大,是全球唯一能挂载空射弹道飞弹的轰炸机,可对海上移动目标实施防区外饱和攻击。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轰-6K/N/J在理念上已经领先了B-2A“幽灵”等国外战略轰炸机。已经从传统轰炸机,变成了能发射包括高超音速飞弹在内的多种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航空器的空中“发射平台”。这种转变使它们不再是简单地飞到对方头顶扔航空炸弹的轰炸机,而是已经升格成为“飞弹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