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北移,皖南事变爆发
1941年1月4日夜,新四军军部与直属作战部队9000余人奉命转移,在《别了,三年的皖南》的悲壮歌声中,离开了皖南云岭根据地。
1941年1月2日至3日,战斗在皖南的新四军新1支队、新2支队秘密结集到军部云岭附近,战斗在铜陵、繁昌前线的第3支队也分别秘密集中到泾县云岭、北贡里和南陵县土塘地区,并进行了战斗编组。
除军部机关、直属队和教导总队2000余人外,3个作战支队7000余人,统一整编成3个纵队。1纵队辖原新1支队老1团、新1团,2纵队辖原新2支队老3团、新3团,3纵队辖原第3支队第5团、军部特务团。
具体战斗序列为: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秘书长李一氓。第1纵队司令员傅秋涛,政委傅秋涛(兼),副司令员赵凌波,副政委江渭清,参谋长赵希仲,副参谋长吴咏湘,政治部副主任江渭清(兼),特派员雷根。
第2纵队司令员周桂生,政委黄火星,副司令员冯达飞,参谋长谢忠良,政治部主任钟德胜,特派员徐一非。第3纵队司令员张正坤,政委胡荣,参谋长黄序周,政治部主任吴奚如,特派员张福标。教导总队总队长周子昆(兼),政法委袁国平(兼),教育长冯达飞,特派员丁公量。
新四军军分会决定,1月4日晚上,全军以突然的动作分三路行动:1纵队约3000人为左路纵队,由南陵县土塘和泾县云岭的杨村、汀潭、左坑等地出发,到茂林东边的大康王附近地区集中,5日晚过球岭,向榔桥河方向前进。
2纵队约2000人为中路纵队,由泾县北贡里和南陵县的河家湾等地出发,到泾县茂林东北边的凤村附近集中。5日晚经高岭、丕岭向星潭前进。
3纵队约2000人为右路纵队,纵队部率第5团为全军后卫,随军部到溪口,至茂林、章村附近,军直属队到潘村。3纵队特务团由泾县云岭到茂林南边的铜山并控制樵岭、大麻岭等要地,佯攻太平,掩护大部队前进。军部及直属队、教导总队、战地服务团大约2000余人,随第二纵队行动。
各部队均限5日拂晓前到达指定地点,分三路向星潭、榔桥河、旌德方向前进,首先突破国民党军第40师围堵,再依据情况突破第52师或第79师围堵。如被迫发生战斗,则要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将全部敌人丢在后面,摆脱敌人到苏南待机北渡。
1941年1月4日夜,突破下起了大雨,新四军冒雨离开了云岭地区,踏上东进北上的征途。部队陆续到达青弋江边时,原计划多数部队徒涉过江,军部及少数部队从临时架设的一座火油箱浮桥过江。可由于前几天连续下雨,使水浅地段的水深也达到了腰部,徒涉过江困难,于是临时改变计划,部队全部转到章家渡从浮桥过江。
然而,浮桥地段的江水也猛涨了一尺多高,河面持续变宽,原架设的一座火油箱浮桥,现短缺了,不得不在两头又接上一段,等接好后,早已拥挤在岸边的各路部队没有秩序地往上涌,反而影响了速度。参谋处命令司号员“号调”各部队,结果,各部队的号声齐鸣,互相交织,反而更乱了。参谋处几个参谋分头行动,费了很大的劲,才将秩序理顺。
由于火油箱浮桥的载重量有限,加上雨越下越大,部队通过时又拥挤,当部队只过千把人时,浮桥就中断了。一队女兵正在火油箱浮桥上顶着大雨急行着,河水猛涨的激流冲断了浮桥,许多女兵掉进激流中被卷走。很多女兵不会水,就是会水的,也很快就冻僵了。
第二天一早,青弋江两岸的老百姓打捞起女兵们的尸体,她们竟三人一伙、五人一帮地抱在一起,有一个女兵,手里竟握着一颗手榴弹,乡亲们怎么也掰不开她的手。有一个女兵,怀里抱着一根笛子,冻僵的嘴唇紧挨着笛孔。
项英见此情景,立即命令工兵宫抢修浮桥。同时为争取时间,命令作战部队选择水浅的满面徒涉过江。并找叶挺商量后,叫参谋处把首长们骑的马集中驮女同志过江。他自己跳到渡口一堆木料上,亲自指挥军直属队过江。工兵连的战士冒着三九严寒跳到水中,用肩膀扛着断裂的桥脚,又修通了浮桥。剩下的部队和后勤部队,载着枪炮、弹药的驴马运输队上浮桥过了江。
虽然从云岭到茂林只有40华里,但由于出师不利,却走了8个多小时之久,各部队掉队人员很多,直到5日下午3时,各部队才先后到达茂林地区预定位置。由于部队非常疲劳,衣服潮湿,军部不得不作出“原地休息一天”的决定。
就在新四军部队在茂林休息一天时,国民党军7个师8万人日夜兼程地向新四军部队逼近。第40师师部已驻进旌德与泾县之间的三溪;第79师已集结到太平城郊附近;第52师在南陵至马头一带,师部驻进赤滩附近;第144师师部驻进盛村;第108师师部驻进青田山;第62师在榔桥河、三溪镇之间为机动策应。
5日这天,叶挺、项英致电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等,揭露他们调兵遣将、部署合围新四军阴谋行动。同时报告新四军皖南部队已全部于4日晚“遵行顾长官电令所定路线转经苏南,分叻俟机北渡”,要求他们下令沿途各友军,“推让道之高风”,“以保全抗战力量。同时,还分别致电国民党第40师、第52师、第79师等部,恳请沿途协助,勿加阻拦。
在旌德方向,正如项英估计的那样,确实是国民党军包围的一个缺口。但由于在茂林休息了一天,虽然新四军部队恢复了体力,但也给国民党军实施“围剿“的行动增加了一天的时间。特别是顽军第40师,进驻了三溪,抢占了星潭,堵住了新四军的去路。
6日拂晓前,新四军二纵老三团进入丕岭脚下时,担任第2纵队前卫的一个便衣侦察班,与国民党军第40师120团一个便衣搜索连遭遇,经过激战,新四军受伤一人、被俘一人;上午9时,新四军第3纵队特务团1营2连,又在麻岭遭到国民党第40师119团一个搜索排的阻击,新四军打溃了敌军,并俘敌7人。
至此,蓄谋已久的皖南事变爆发了!同时获得情报,云岭、中村、章家渡已经被国民党占领,新四军的退路被截断了。叶挺军长估计国民党军在实施包围,故主张入回打,从南陵、宣城方向打出去,冲破敌人的包围圈。而项英、袁国平坚持按原计划,走茂林,出三溪到苏南。会议最后决定:按原计划行动。
6日下午3时,顾祝同接蒋介石命令后,向上官云相下达命令:“叶挺、项英不遵守命令,乃擅自率领新四军皖南部队于4日晚行动,企图窜据苏南、挟制中央。为整饬纪纲,对该军(新四军)部队决予进剿,彻底肃清。“
6日下午5时,上官云相给所辖部队下达命令:集团军7日拂晓开始围剿茂林、铜山徐一带匪军。右翼军的108师、52师主力开至后山、湾滩、东流山一线,与左翼军联系,7日拂晓向茂林匪军攻击;左翼军的40师、79师、144师、新7师的一个旅为进剿主力,7日拂晓向茂林、铜山徐方面匪军攻击。
据此命令,下午6时,国民党军144师431团1营占领云岭、北贡、汀潭,2营占领下浒,团部及3营进驻中村。其430团2营占领章家渡,1营占领溪口北岸,团部进驻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