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阻击,兵败祁连山
西路军从倪家营突围出来后,马家军紧跟在后面不断追击。西路军且战且走,转移到沙河,后来转战于威狄堡、凤凰山等地。转移途中,西路军于2月28日20时致电中央,汇报了倪家营战斗情况。3月4日,西路军向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一、二、四方面军领导人致电,说明面临的严峻处境。
收到来电后,3月4日当日,中央书记处致电西路军,对西路军的奋斗精神表示“嘉许”,但又以批评的口气认为,西路军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西路军的领导者没有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一切困难,期望西路军能够深刻检查此次受到重大损失的经验教训,得到彻底的转变。
同时,中央还指出:中央认为西路军领导者的这种错误,是同过去四方面军成立第二中央时,采取右倾的退却机会主席,因此遭到新困难时,又发生这种错误。因此中央极诚恳地希望西路军彻底揭发过去与现在的错误,以布尔什维克的自我批评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中央过去的一切指示与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
同日,张国焘以个人的名义给西路军发电,批评西路军,要求坚决拥护中央,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同时指出:你们上次来电谈到你们所受的损失,应由军委负责,那是错误的;要求四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3月7日拂晓,西路军经过一夜戈壁滩的德军,抵达三道流沟。三道流沟是一个东西十多里长、南北一里多宽的村子,南面依傍着祁连山,东北面是戈壁,西面是沙漠。由祁连山流出南北平行的三条河流,将村子切割成几段。
到达三道流沟后,西路军总指挥部命令红九军扼守村东南,总部直属队驻村中央,西北方面由红三十军防守,此时西路军只有三十军的损失比较小些,但也仅有3000多人。一到驻地,红军战士们就忙着挖检眼、筑工事,准备迎击敌人。
启明星刚刚消失,马家军的骑兵、步兵在机枪、大炮的火力掩护下,从村西北向红八十八师阵地扑来。师长熊厚发亲自到阵地上指挥作战,多次打退了马家军的进攻。后来敌人改变策略,在三道流沟周围用沙包、箱柜构筑起了工事,用五个旅的兵力将西路军分割包围,西路军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次日马家军集中了三四个旅的兵力,继续进攻,八十八师坚决抵抗,给敌人大量杀伤。但是形势更加不利,西路军坚守的村庄围墙已经被炮火轰击得七零八落。红三十军也被敌分割在两个庄子里,只能通过一条埋在地下的电话线进行联络。
在三道流沟,西路军近8000人被围困分割在狭长的地带里,与敌人经过了四天的连续恶战,部队伤亡严重。四天战斗中,红军每天都要伤亡几百人,红三十军也打成了空架子,与九军一样只剩下不足千人,整个西路军面临着生死关头。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晨,西路军总部决定突出三道流沟,由梨园口进入祁连山中。
3月11日午夜,西路军以红三十军二六五团打头,八十九师掩护总部,九军殿后,从三道流沟开始突围。红军战士冲破两道封锁线,杀开一条血路,向梨园口方向前进。梨园口是青海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也是进入祁连山腹地路口。突围的西路军只有穿过梨园口,才能进入祁连山。走进梨园口,只见祁连山大小山头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12日清早,西路军大部进入梨园口,占领了梨园堡。数量众多的敌人骑兵也蜂拥赶来,将梨园堡三面包围,并将由祁连山出口通往甘州的大道严密封锁。红九军在军长王树声和政委陈海松率领下担任部队的前卫,他们率先进入梨园堡 。
红九军政委陈海松率领部队,立即抢占小口子南侧的制高点,把大部分敌人吸引在这里,掩护总部及三十军安全转移进山。九军刚占领小口子,敌人就凶猛尾追而来,一股从小口子背面追来,另一股从大口子包抄过来,占领东面山头,随即从东北两面向九军阵地冲击。
九军及妇女团一部把住梨园口小口子,拼命与敌争夺小口子两侧的山头。总部和三十军刚刚穿过梨园口,敌马彪部的骑兵即穿插过来,闯进西路军阵地,切断了九军的退路。敌人的骑兵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将九军分割包围在小口子南侧的山上。
这时敌人三个骑兵旅及三个步兵团,全部出动包围过来,对九军占领的山头猛攻。为了守住山口,九军英勇拼杀,顽强地抗击着敌人。经几个小时的血战,敌人攻陷了九军阵地,年仅23岁的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也壮烈牺牲。
敌人突破九军和妇女团的阵地后,立即穿插打进山口。九军阻击线被敌突破后,西路军总部组织力量反击,在梨园堡方圆数十里的各村庄河谷间与敌展开了激战,双方均遭受严重伤亡。当晚,西路军总部率余部边战边退,进入祁连山腹地。
此时,西路军总部能够直接掌握的,仅有三十军一二千尚成建制的战斗人员,其余大都同指挥部失去联系,独立作战。马敌熟悉地形,运动快,兵力多,不少分散的红军力量,均被敌各个消灭。大多数西路军战士不得不化整为零,分头西进。
至此,西路军经过四个多月的浴血苦战,遭受惨重的牺牲之后,终于失败了。西路军可以集中的兵力只剩下3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