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分兵及右、第三支队的失败
3月14日深夜,在转移途中,新成立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就行动方向进行了磋商,最后确定分兵三路的方案。第一,将三十军剩下的五个营,共1000余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程世才和李天焕带到左翼大山打游击,总部直属队剩下的十几个干部与三十军一块行动。
第二,九军剩下的600多步兵和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朱良才带到右翼大山打游击。第三,剩下的彩病号及妇女、小孩千余人,组成第三支队,由张荣为队长在祁连山区活动。第三支队跟随在右支队后尾行动。
右支队刚一出动,敌即以一个旅跟踪而至。15日晚,双方遭遇于红湾寺地区,右支队居高临下,一连打退了敌人10余次冲锋。后来,敌集中两个旅的兵力,以强大的炮火为掩护,再度发起进攻。
右支队迭遭苦战,弹尽粮绝,部队大部被冲散,余部向东南方向突围。在遭遇战中,第三支队的一部分在支队领导的率领下向北活动,不久即被敌搜山部队冲散,绝大多数牺牲,支队长张荣被杀害于梨园口;另外一部分伤病员和妇女、小孩继续随王树声等向南行动。
分兵之时,随右支队行动的领导有王树声、五军军长孙玉清、九军参谋长李聚奎、原三十军政治部主任后为西路军教导团团长的朱良才、九军政治部主任徐太先和九军宣传部长方强。几位领导大致做了分工:王树声和孙玉清带着交通队在前面开路,徐太先和方强走在队尾收容伤病员,李聚奎和朱良才负责电台和断后。
在夜幕中向前行进途中,参谋长李聚奎发现电台落在了后面,他只好和徐太先站在路边等候,王树声等率部先走。李聚奎等在路边等了几个时辰,不见电台人员的影子,而此时山下的敌人已准备进山搜查剿,李聚奎等只好也走了,待赶到前面时,军部已经不知去向。
与军部领导失散后,部队爬上了山顶,隐蔽起来,商定晚上再行集合。夜晚,部队开始行动时,由于道路不熟,转来转去,又转回到了康隆寺。这时天又亮了,敌人的骑兵发现了他们,满山遍野地追了过来,把这支小部队冲散了。
夜晚李聚奎等从各自躲藏的地方出来,沿途收拢部队,又集合了一二百人。部队临时成立了一个行动委员会,由徐太先任主任,李聚奎任副主任。接着,这支弱小的部队被敌人数次冲杀而溃散。李聚奎等身边只剩下十几个通讯员。十几个人陷入了绝境,遂决定分散下山。路途中,他们历尽艰险,先后回到了延安。
先行的王树声他们与部队失掉联系后,只剩下骑兵师师长杜义德、参谋长李彩云及其他几个干部和警卫员、通讯员数十人,向深山密林中退去。此后,王树声带着这支小部队继续西行,穿越深谷和密林,在人烟稀少的雪峰峡谷跋涉。一天,他们发现了熊厚发和他的警卫员,他们合在一起,继续向西追赶左支队。
一天,敌人的一支马队路经沟底,与孙玉清、熊厚发他们遭遇,一场混战。战斗中,熊厚发再次受伤,敌人包围了熊厚发,迫令他投降,遭到熊厚发严词痛斥。恼羞成怒的敌人开枪射击,年仅20岁的熊厚发光荣牺牲。王树声他们也被敌人打散,后来分头走向延安。
被敌人打散后,孙玉清向西突围。期间,他与警卫员再次失散。4月上旬的一天,孙玉清孤身一人来到祁连山南上的肃州金佛寺乡的惯山河谷地带,被敌马忠义旅的一支搜山的民团捕获。5月17日,孙玉清被押到青海西宁,1937年5月上旬在西宁英勇就义。
右支队和第三支队在康隆寺一带,打退敌人10余次冲锋,策应和掩护了左支队的行动。但最终因众寡悬殊,被敌马彪部击溃,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分人突围后分散活动,以后陆续回到陕北和流落到河西等地。
干部支队是从左支队中分离出来的。石窝分兵后,左支队和西路军总部向西行进。在行军途中,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干部游击支队。干部游击支队的政委是原红五军团代理政委、后为总政治部敌工部长的曾日三,支队长是原总部五局侦察科长、红五军参谋长毕占云。
这支队伍中军、师干部就有好几个,精英成群。与左支队分开后,干部支队的200余人继续向西北行进,基本上也是沿着左支队的行进路线前进,形同为左支队断后。途中,他们想找到一个山口突围出动,可是每个山口都被敌人死死地封锁住,多次与敌遭遇,人员不断减少。
一天晚上,敌马禄旅在搜山时发现了干部支队的支队部。曾日三、毕占云率领支队仓促应战,抵挡了一阵,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击溃。战斗中曾日三要毕占云带一些人保护着伤员和女同志,赶快向西北走,他自己和留下的少数同志担任掩护,阻击敌人。由于敌众我寡,子弹耗尽,曾日三和担任掩护任务的战士都壮烈牺牲。
就这样,干部支队与敌人周旋多日,最终被击溃。西路军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长曾日三、地方工作部长吴永康和其他一些人员战死。欧阳毅、张然和、毕占云、方震、辛元林、刘瑞龙等一部分人冲出敌人重围,历经艰辛幸运地回到了延安。大部分的人则下落不明。